圣人的智慧:揭秘智者的秘密

发表时间: 2017-03-09 12:00

克复金陵图

当代人眼里的曾国藩,完全就是一个“圣人”。其“家书”“日记”,常将人读得五体投地。其实,这一切都基于“中兴大臣”的事功,而事功又基于其魔鬼般地杀人。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能够步入历史,开篇之作就是“曾剃头”。在曾国藩的眼里,“剃头”与“杀头”差不多是一种活。曾国藩当年因母丧回家守制,因为安靖地方而郑重出山。据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曾自咸丰三年正月赴长沙督办街团设审案局,到八月二十七日因与巡抚衙门、绿营等多有冲突移驻衡州,在长沙一共呆了不到九个月,一共杀了240人,超过湖南省过去十来年的总和。

攻克江浦浦口二城力破九洑洲诸隘图

为什么要杀人?因为这些人“造反”。老百姓为什么“造反”呢?“饭者,有‘食’为‘饭’,无‘食’为‘反’”。没有饭吃,饿死是死,造反也是死。很多老百姓造反,目的是吃上饭,免于一死,或死得稍微迟一点。

克复岳州图

但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不曾国藩考虑的范畴。曾国藩的智慧,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杀了,吃饭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造反的问题同样就找不着人了。一了百了,何必在吃饭问题上绕来绕去?

咸丰三年九月初六,曾国藩给会试座师、时任湖广总督吴文镕致信:“今练或择人而举,团则宜遍地兴办。总以清查本境土匪,以绝勾引为先务。遂设一审案局,与湘人约: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前后杀戮二百余人,强半皆绅耆擒拿。国藩因博武健之名,而地方颇收安静之效。”

逆众扰怀桐楚军汇剿大胜图

“疗效”好,治疗手段就是“杀人”。杀得对不对,这也不是曾国藩考虑的问题,“不看广告看疗效”,他关注的只在效果。长沙知府苍景恬有一份回忆录,说曾国藩的审案局,一个案子至少错杀了4个人。苍知府较真的,是一个案子!

克服武昌省城图

曾国藩与洪、杨对决时,更将“一杀了之”的思路做到了极致。曾国藩的湘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鸡犬不留。湘军攻克九江、安庆、南京等,无不实施干净、完全、彻底的屠城。曾国藩的理论是:太平军占领这些城市这么多年,是好人早逃了,留的都是逆贼,没有必要考虑杀不杀的问题,杀了就少了一份心思,永无后患。对谁杀人模范,就加官进爵,至少也有一笔厚重的奖金。

克服湖北通城图

曾国藩的湘军杀人十余载,时间账有,杀人数字就无法统计了。但显性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杀”出了十余万官,其中三品以上的武官即达万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每打一次胜仗,或攻克一座城,成功地杀完一批人,就要回家一趟,买房、买地,把“剩余价值”全花掉。

肃清浔江图

曾国藩这么做,算不上什么错——清朝保住了,曾家也升官发财了。如果对此有什么疑问,对比一下曾家十年变化就知道了。

清朝是对明朝取而代之的,清朝遇上的麻烦明朝也曾遇到过,并且原因也大体相当,但是明朝垮台了。

明朝的李自成不一定比清朝的洪秀全更厉害,至少李自成比洪秀全少了邪教的煽动威力。明末的老百姓跟着李自成跑,分地的想法还只是“萌芽”,无非是想混口饭吃。可惜,明朝没有“曾剃头”,而是出了个“杨中医”。

克复瑞州府城图

“杨中医”者,杨鹤也。崇祯元年,民变四起,懂军事的、不懂军事的官员,都在议论对付流寇的问题,方法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杀”。杨鹤确实是“鹤”立鸡群,他竟然认为不用杀!杨鹤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跟曾国藩比算是大大的“老领导”。杨鹤想到了中医理论——“补元气”,认为现在造反的人,并不是跟国家过不去,而是没法活下去。今辽事甚急,把老百姓给杀了,谁来保卫国家呀?国家千疮百孔,需要培养“元气”。崇祯帝听了杨鹤的高见,真的就让杨鹤鹤立鸡群去了。

金陵各营屡捷解围图

不战而屈人之兵,杨鹤的“中医理论”第一次压倒了“孙子兵法”。文官杨鹤,是个有良心的人,也是个明白人。他最初上疏分析“盗贼”起因就很准确,认为这是“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走上一线后,积极采取“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陕西的各部民军几乎全都接受了招安。

但杨鹤很快尴尬起来,理论成果只经受了半年的实践检验。为什么只管了半年?因为杨鹤带来的钱只够花半年,带来的粮食也只够吃半年。老百姓不至于饿死,造反就没多大意思。如果招安后还是要饿死,受招安自然就毫无意义。杨鹤带来的十万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万白银,二万石粮食,对整个西北地区的老百姓无疑是杯水车薪,“所救不及十一”。

洪福王真就擒图

最终,朝廷的钱花掉了,事情没解决,杨鹤做的是一桩血本无归的生意。崇祯四年(1631)九月,杨鹤被捕,发配袁州。杨鹤既没有发家致富,也没有成为“圣人”,明朝也就没有清朝的好运。

曾国藩书法

“慈不掌兵,义不行贾”,“曾剃头”与“杨中医”很难以“道义”一分高下。当“杀人”成为一种需要,从来就没有什么“仁义之师”,智慧的结晶全在“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