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桐深情追忆孙玉石老师——怀念菊花石的岁月

发表时间: 2024-01-16 08:37

2010年6月,孙玉石老师在海边留影

文/朱寿桐[澳门]

友人传来消息,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老师已于2024年1月12日去世。黯然之余,想起他和菊花石的一些往事。

在沅湘水经久冲洗的湖滨,在西北风劲吹的山岩,在华北的深山或者江南的河滩,都会找到这样的一种玉石,名为菊花石,石体多为放大的鹅卵石形状,晶莹玉洁,光滑玲珑,色泽暗黑,也有彩色的,内藏菊花形的花纹,因而得名。

而菊花石花纹的颜色多为乳白色,也有粉红色,暗黄色,等等,要通过沉积岩地质运动的碳酸钙成色,才能完整地诠释菊花的花容和色彩。

关于菊花石的这些知识,最初是孙玉石老师告诉我的。

我喜欢石头,每到一处都会捡拾一些有意思的或者成色和形状相当可爱的杂石置于案头,随时把玩。年轻的时候常住南京,偶尔也会去玩石市场淘买一些雨花石。

那些年月,孙玉石老师经常会和张菊玲老师一起到南京陪伴年迈的岳母,老人家住在夫子庙附近,那里是南京雨花石市场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时饭后在初春微暖的晚风中,我和孙老师一起散步,浏览雨花石市场,我会对孙老师讲起自己淘买雨花石的事。

孙老师虽然是南京的常客,但他坦言对菊花石的兴趣更浓于雨花石。兴致高的时候,他讲述有关菊花石的故事,包括讨论菊花石为什么被称为“会唱歌的石头”这样一些问题。

记得应该是在一个春日的黄昏,秦淮河游船的喇叭里以放大的声量传出那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歌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歌里说的是木鱼石,可菊花石为什么也会唱歌?

一般的说法是此石头为红柱晶体结构,敲击起来铮铮悦耳,但孙老师认为此说未必令人信服,因为日常所看到的菊花石并非玉璧石片,而是砣形石蛋,难以敲击出动听的声响。

孙老师是严谨的学者,他把他对菊花石会唱歌的解释表述为“猜想”:也许是在湖水中浸泡着的时候,浪花冲刷菊花石,菊花石光滑剔透,也许会发出较为动听的声音,人们将这样的声音诠释为精美石头的“歌唱”。

我不知道孙老师的这个解释是否会得到认同,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学者的猜想,也是诗人的想象。

谈多了,我猜想孙老师偏爱菊花石胜于雨花石的缘由,或许是因为雨花石是玛瑙石,体量较小,过于精微,质地矜贵,不及菊花石那么雄浑沉重。

有一天在他的书斋里闲聊,才知道他之所以喜欢菊花石,其实寄托着他对师母张菊玲老师的一往情深。

孙老师几乎每到一处,都会去贩卖石头的店铺逛逛,经常选买一两个菊花石带回家。

他家里的红木书架上,陈设着各地淘买来的菊花石粲然可观。我对孙老师说,你的书斋可以叫做“菊花石斋”。他淡然一笑:菊花石有张菊玲老师的“菊”,也有自己名字中的“石”,觉得很有缘分,因而特别喜欢。

这样一点,幡然醒悟。

孙老师和张老师自青年时代起琴瑟相谐,感情甚笃,伴着风雨,伴着阳光,夫唱妇随,直至耄耋之年,相爱如初,令人钦羡不已。

只是年迈之时,两人身体都出了状况,张老师需到南京疗养治病,而孙老师已经无力照顾张老师,必须留在北京住家调养,都需要别人照顾,只能南北分居。虽然如此,二老还是彼此牵念,无日稍减。

张老师在南京疗养,精力充沛时给护士护工讲课,乐观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光;孙老师则已进入时而迷糊的状态,但还是时时挂念着在南京的张老师。

我每次去北京探望他,他都会说到张老师在南京的治病疗养情况,甚至在张老师去世两年后,孙老师依旧向前来探望他的学生说:张老师在南京治病疗养,她还在南京。

除了反复说张老师在南京,孙老师偶尔也会说起他整理的作家阿垅的资料情况。

信仰学术,用情专一,这不就是菊花石吗?

如今,张老师走了,孙老师也走了,此地空余菊花石……

原文载于2024年1月16日《羊城晚报》A10花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