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石的浪漫故事:分隔十年的“情侣”终于重逢

发表时间: 2016-10-20 16:26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流花叠锦锈縠明。

……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乾隆帝对松花石异常怜爱,曾称赞说,“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早在乾隆年间,松花石砚材就由专司衙门用毡包、车拉从关东运到北京故宫造办处,又被带进宫中专供制砚之用,加工成砚台供皇帝御用的。话说,清朝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砚,把它列入四大砚之中,一方面是关东家乡物品的固有情节,使它关怀备至,另更是松花砚的砚质和色泽都是上乘的缘故。这些在《西清砚谱》中,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

笔者也是东北人,出生在吉林,读书工作也都在吉林,又加之媒体人的便利,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也算是熟稔于心。但对松花石却并不熟知,直到前两天认识一位松花石界大咖,才重新认识了松花石。不说这位大咖收藏的松花石种类和数量之巨,拿出任何一块石头出来那都算得上奇石瑰宝。其中一方名为“心心相印”的松花石更是这位大咖之最爱,这块石头的故事更是有据可查,令人惊诧于石头的神秘。

笔者看到的这方松花石呈心形,心尖的位置略微向内凹进去一些,再仔细端详会发现这好像是由上下两块石头“拼凑”而成,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两块石头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直到这位大咖向笔者讲述这方石头(两方石头)的神奇故事,才令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万物均有灵啊。

十多年前,一位松花石收藏家从一个人手里看到了一方松花石,深感石头的质地优良,又因松花石本身就非常适合做成砚台,这位收藏家就买了回来打算做成一块砚台。但令他感到不解地是,细看下去这方松花石上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丝丝裂开的纹理,多年收藏松花石的经验告诉他,这方石本身应该是两块,手上的这块只是其一。收藏家叮嘱这个人,一定要帮他留意,留意还能不能找到另一块,只有两块和到一起才是一方完整的松花石。这位收藏家根据两方石天然形状的特点,精细雕工,做成了一个砚台的半成品,等待另一方的“回归”。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他也寻遍祖国南北,拜访了众多收藏界名人大师,他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找到心形松花石的另一半。可是,一直没有结果。直到两年前的一天,他获知一个惊人的消息,卖给他松花石的人真的找到了另一半,这一年距他收藏那方松花石正好是第十年。他不惜一切代价得到了这另一半。跟他的判断一致,这两方石果真是一对儿。上下组合到一起正好形成一个完美的心形。他将其取名为“心心相印”。从此,这方松花石也终于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砚台,外人很难从外形看出这本是两块石,这真是天造地设的“情侣”松花石啊。

事实上,松花砚被钦定为“大清国宝”, 康、雍、乾三朝皇帝共御赐功臣大员松花石砚百余方,在民间却不得流传。为了限制百姓开采,大清设禁“封坑”,自此长白山被称封山,使这一国宝被“囚禁”近200年,清松花石砚只有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少量留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浑江两岸不断地有“老坑”发现,不少好石者或上山挖掘,或捡于山溪,“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松花石作为老石新玩,在不断地挖掘历史文化和丰富赏石文化的同时,出现了不少名人和名石,为长白山松花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推波助澜。

现存于世的松花石实在不多,能一睹这方“情侣”松花石,笔者也算是三生有幸呀。

这位大咖对笔者说,石头本就是有灵性的物件,尤其是长白山松花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数千年的风化积淀形成的松花石,集万物之灵,天地之气,人处其中,感知能量,必有益处。虽然用科学的角度审视,这段话有些出奇,但万物之上,苍穹之下,浩瀚宇宙,人类之渺小,星辰之浩繁,有些事情远超人类思想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