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是否真的是琥珀中的“最小恐龙”?作者:即将回应

发表时间: 2020-03-13 12:30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北京时间3月12日,中美加科学家团队宣布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有史以来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广义恐龙包括鸟类)。今天(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6名学者撰文质疑,该头骨属于鸟或广义恐龙的证据并不过硬,甚至一些重要的解剖特征更支持这件头骨属于某种蜥蜴。

对此,记者致电论文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他表示,正在跟论文的通讯作者商量这件事情,因为论文通讯作者不会中文,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应还在考虑中。可能会从学术通路完成与对方的讨论后,再告诉大家结果。

学者撰文称“史上最小恐龙”存10个疑点

3月12日,《自然》(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缅甸琥珀中的一项新发现:一件不到2厘米的头骨。文章作者邢立达等人将头骨鉴定为鸟类,而且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他们将这个新物种命名为“眼齿鸟”(Oculudentavis)。

今天,上述6位学者撰文对该样本提出了10点质疑。

撰文称,作者根据“头型”——即连续的几何形状,而不是离散的解剖学特征——将这件标本鉴定为鸟类。可是,这些形状在爬行动物中并非只有鸟才有。

此外,作为鸟类普遍的眶前孔结构,该头骨样本是缺失的。

而侧生齿以及只有蜥蜴才有的巩膜骨等特征,更支持该头骨属于某种蜥蜴。

撰文对该论文的主要“卖点”之一的琥珀头骨的大小也进行了质疑。“这件并非幼体的头骨除去吻部,长度是7.1mm,差不多只有绿豆大小,一旦确定是恐龙(或者鸟),就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恐龙(或者鸟)。但是,跳出来想,这恰恰说明标本的大小对恐龙或鸟来说不合常理,或至少是极为罕见的。”

论文通讯稿称该动物的骨骼特征“四不像”

记者注意到,在论文的通讯稿中,作者称这个动物的骨骼特征有些“四不像”,有的特征像恐龙,有的像非常高级的鸟类。学者们没有找到特定的头骨特征来将眼齿鸟确切归入鸟类、非鸟恐龙,或其他主龙类。甚至,学者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头骨属于别的动物。

此外,论文作者也提到了该鸟类的一些形态令人困惑。

眼齿鸟的特别之处是其眼部,其直径约4毫米。我们知道,鸟类和大部分爬行动物(包含恐龙、翼龙、鱼龙)的眼睛有一圈由巩膜小骨组成的巩膜环,将眼球围在中间,对眼球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鸟类中的巩膜小骨呈方形而且非常简单,但眼齿鸟的巩膜小骨呈匙形,这种形态只在一些现生蜥蜴中发现过,这是令研究者非常困惑的地方之一。”

回应:从学术通路完成讨论后,告诉大家结果

对于质疑的撰文,邢立达告诉记者,在跟论文的通讯作者商量这件事情,因为论文通讯作者不会中文,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应还在考虑中。

邢立达表示,之前在新闻稿也说了存在不同的可能性。

至于为什么没有考虑蜥蜴的可能性,他表示,“我们综合衡量了它们的特征,作者们更偏向于鸟类。这样进行投稿后,审稿人没有提出更多的反对意见。”

当时是什么证据让研究者们确定了这是鸟类?邢立达表示,论文中提到了专业的证据,但现在论文没有翻译,最重要的特征还是得列出来。“我们在商量怎么回应这个质疑,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此外,他表示,将从学术通路完成与对方的讨论后,告诉大家结果。

新京报记者 王俊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