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黄花梨研究:为何没有达成统一权威结论?

发表时间: 2024-02-12 12:03

自从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西方学者艾克对明代花梨家具研究开始,梁思成先生和几位学者的共同探讨,只是初步得出了三个准确的标准:第一黄花梨家具只出现在明代;第二黄花梨的木材本色是黄色;第三它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从此才有了黄花梨这个名称,在这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对黄花梨的研究,但是这些人对黄花梨出现了几个最大的误解,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对黄花梨研究最不沾边的误区。

第一,黄花梨在明代作为一种宫廷御药,这种独有的资源一直被朝廷把控,它的实际用途绝对不是常用的家具用材。即使有做家具的历史记载,由于资源的稀缺,数量应该极少。而且这种朝廷独享的资源,遗留的家具和器物也应该是宫廷御制。但是很多人把黄花梨当成一种常用的家具用材,认为谁都可以享用,满天下皆是黄花梨,这是对黄花梨的第一个误解。

第二,明代文人特别欣赏黄花梨的纹理,之所以不给黄花梨上漆,是因为黄花梨的油脂自然包浆变色,完全可以超越生漆的光泽和色调,同时不会掩盖它自然流畅的纹理。而绝大部分专家,把黄花梨的纹理和木材由年轮形成的花纹混为一谈,分不清什么是花纹?什么是纹理?这是对黄花梨的第二个误解。

第三,几乎所有的人,根本不承认黄花梨独产在海南岛的事实,他们既不相信历史的记载,也不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奇特的物种。于是满天下寻找宫廷曾经用过的红木,认为只要是能跟宫廷家具对得上号的红木就是黄花梨,不管它们的产地是哪里!或者说把其它产地的红木,移植到海南岛种植成材就可以变成黄花梨。这是对黄花梨第三个错误认知。

第四,由于中西方很多藏家对黄花梨的好奇和喜好!认为这种神奇的木材,一定材质坚硬,结构细腻。再加上黄花梨有“一块玉”的历史美誉,有人把它误解为材料大,也有人把它误解为坚硬如玉。而实际上黄花梨一块玉的真正体现,既不是硬也不是大,而是黄花梨的花纹众多、图案各异,要想找没有花纹、没有瑕疵的一块玉材质,几乎很难,这种情况才把没有花纹、没有瑕疵的黄花梨比喻成“玉”,这种对中国文字错误的理解,就形成了对黄花梨第四个误导。

第五,这是我强调最多的一个点,太多的人分不清木材打磨抛光的工艺,烫蜡、胶磨、上漆都能让没有油脂而是色素的红木有光泽,既能保光又能保色。但唯一不能用在黄花梨身上,因为除了烫蜡不影响黄花梨变色以外,其它两种都不能让黄花梨变色,但是烫蜡工艺,让黄花梨长期保湿,既会加快它的变色,也会影响它快速腐朽,所以明代从不对黄花梨添加任何固化工艺。黄花梨自然包浆的油润光泽,绝对不是靠工艺做出来的,这才是黄花梨作为家具用材,优越于其它所有红木的体现。

第六,所有的红木专家经常会说:“世界上没有不开裂的木材”。这只是他们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黄花梨,通过我对黄花梨将近十年的研究证明,长时间的自然风干,木材会有小裂,也会有在野外的老裂,但风干定性后,黄花梨绝对不会再开裂,这是它丰富的油脂决定的。

这些年来,权威的机构和相关的部门,没有找到黄花梨的实物,对它深入研究。完全凭一些专家东拼西凑的解答,胡乱猜测的传播,才导致黄花梨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