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隐龙揭秘:奇石的五大要素有哪些讲究?

发表时间: 2021-04-12 09:56

改革开放初期,台商中的奇石爱好者首先发现了红水河奇石的艺术价值,从而推动了柳州赏石文化的兴起。紧接着阿拉善戈壁奇石的发现和开发,和国内首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的参与到赏石队伍中来,从而創造了许多疯狂赏石的神话,并迅速掀起了全国性的第一次赏石高潮。在这种背景下,形,质,色,纹,韵的新赏石理论也应运而生,与过去封建文人瘦,漏,透,皱的传统赏石理论形成鲜明的区别。

质形色纹韵的质,一般是指奇石的硬度,密度和水洗度。好的石头必须硬度高,密度细,加上强大的水流速或风速则水(风沙)洗度才能高。若在浅水层或裸露在地表则奇石的皮色包 奖厚重。此类石如大化,彩陶,三江彩,葡萄玛瑙,沙漠漆,戈壁老皮等。质的好坏是名石与一般石种的主要差别,从而成为奇石优劣的第一要件。质形色纹韵的形,一般指奇石的形状,外型,景观等。


但不同石种对形的要求是不同的。如造形石讲究的是其形象要俱象或神似。景观石要求其形要富有层次,富于变化,错落有致等。画面石则讲究形要扁圆平整,不宜过厚从而来适应画的要求。皮色石同样不仅仅是观赏皮色,精品也必须讲究其形的饱满,层次,起伏,变化等。因此,形并不单指造形石,各个石种对形都有要求,只不过标准不同罢了。那种认为大化,彩陶,三江彩有色无形,并贬其为“土豪石”的说法实为赏石知识面的浅陋和狭窄。质形色纹韵的色,主指奇石表皮的颜色和石皮包浆。但不同石种其要求也不尽相同,大化,彩陶,三江彩,沙漠漆,葡萄玛瑙等更多要的是其皮色要正,颜丽光鲜,且丰富多变,总之要养眼。



而画面石则要求的是画面的颜色与石底的颜色反差要大,从而使画面清晰,其对有无石皮包浆并不重视。质形色纹韵的纹,即指奇石呈现到表皮的纹,细分又有浮雕与平面,图纹和画面的区别。如來宾卷纹石主要赏纹,并不要求必须形成画的图案。画面石严格讲并不都是石纹,除极少量的是由不同石质形成的图案(如金纹石)外,而大量的则是沁色形成的 画面。石纹多数是由不同石质形成的条状图案,而沁色多数是不规则的块状或片状图案。多数画面沁色是在自然状态下后加上去的,因此也为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条件。


纵观目前国内热门的几种奇石,有的是以质形色(这里的色还包括石皮)为主,以纹为辅,如大化,彩陶,三江石等。有的以质色为主,以形为辅,如戈壁石,风陵石等。有的以纹为主,质形色为辅,如各种卷纹石。有的以形纹为主,其它为辅,如烏江石,九龙壁等。而画面石必须要以色纹为主,以质形为辅。图纹画面是画面石的生命,也就是说沒有图纹也就没有了画面石这个石种。


质形色纹韵的韵,应该说是奇石另外的东西,是赏石人把自己的赏石观念和精神追求加到奇石身上去的,也正是有了这个要求才使赏石具备了文化性质,也才使得奇石有了艺术价值。韵实际上又分为神韵和意境两种情况,因此也有人把质形色纹韵说成质形色纹意就是此理。



一般来讲其人物,动物等造形石既要讲究其象更要讲究其有神韵,也即我们常说的其形要有精,气,神。而景观,画面石在讲究其象外则讲究的是深远的意境,也即令人回味遐想的境界。本人认为,附着在奇石身上的神韵和意境是构成赏石文化并使奇石成为艺术品的主要条件。确切的讲,质形色纹韵是对国內所有奇石种类总体的鉴赏要求。不论是赏皮色的,还是赏造形的,也不论是赏画面的,还是赏景观的。甚至包括以瘦漏透皱为主要鉴赏特征的古文人四大传统石,实际上也同现代石一样各有侧重罢了。从赏石实践来看,若从各地石种上说能完全达到质形色纹韵要求的石种并不多见,多数都是按其标准来衡量有主有次。


也就是说,质形色纹韵可以对某一方奇石去衡量,却无法对某一个石种进行衡量。若把目前国内赏石分成几个主要区域的话,大体分为:一是以柳州红水河石为主的西南区域,二是以阿拉善戈壁石为主的北方区域,三是黄河长江石为主的中南区域,四是以传统石和九龙壁石为主的华南区域。


随着红水河石及戈壁石资源的枯竭和社会整体赏石文化的普及和赏石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画面石以其数量大,资源丰富,视觉直观,价格低廉,入门容易且多地能拣到等特点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而使得全国赏石队伍迅速扩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画面石开发中,尤以长江画面石开发宣传表现突出,其名声远博并迅速超过中国赏石文化发翔地的洛阳黄河石画面石和开发较早名气很大的兰州黄河画面石。似乎与当年红水河石一样在画面石领域独领风骚,甚至在整个赏石界又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若以此为契机正确引导, 很可能会迎来中国赏石的第二次高潮。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为了继续炒作长江石,通过微信平台不断在石友中传播文章,将长江石冠以“文化石”的头銜,并先后提出了所谓的“七字诀”和“九字诀”的“长江文化石”鉴评理论,并公开扬言要取代质形色纹韵的赏石理论。


此言一出就在长江赏石界内部引起很大争议。一些很有名的石刊和一些清醒的老赏石家明确表示反对这一提法。本人也曾以公开信的形式向作者就其“文化石”的概念提出质疑。客观的讲,长江石的确文气十足,冠不冠以文化石的头銜都无法否定其浓郁的文化色彩和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而冠以“文化石”反而有类似坐井观天式的狭隘的地域文化观念,同时其画蛇添足的举动和排他式的弄巧成拙的做法反而令人觉得很可笑!



本人并不反对单就画面石的特点形成一套独特的赏石理论。本人也由于对画面石情有独钟而在这方面做过一些探讨,并由此提出清,中,明,少,平的五字诀(详见北京《鉴石》2015年第4期“浅谈鉴评图纹画面石”)。但对目前中国赏石界的一些不良风气得不到纠正和公开的批评,甚至谁进行批评就围攻谁的歪风邪气表示愤慨和堪忧。这种不良风气严重腐蚀着我们的赏石队伍!严重阻碍了广大群众健康步入赏石领域,并严重阻碍了中国赏石文化的健康发展。诚然, 不同的 奇石品种是有不同地域区别的,这就造成了奇石文化的地域性差别。在利益驱动下很容易形成各地固步自封,山头林立,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质形色纹韵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赏石文化的结晶,是整个中国赏石文化的基础理论。尽管全国石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所谓全国“十大名石”发展到今天的上百种,虽然各地石种具有各地的鉴赏特点和鉴赏要求,但总体上都离不开质形色纹韵的这个鉴赏总纲。


我并不反对发展地方特色,但若利用地方特色故意去排斥和打压别人显然是不可取的。总之,发展和普及赏石文化必须破除狭隘的地域观念。尤其是指责别人的是“土豪石”,把自己的说成是“文化石”的这种现象必须予以批评,否则不利于石界的团结!不利于赏石队伍的健康壮大!不利于赏石文化理论的正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