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重量变化:谁在操控?

发表时间: 2023-12-27 21:5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早,我们家的武夷岩茶,一泡是包8克的。

不止我们家,那时候,全武夷山的岩茶,都是包8克的。

把8克的岩茶,倒进铁观音时代流传下来的白瓷盖碗里,空碗时注水量在100-110毫升的盖碗,泡出来的茶味道,刚刚好是这款岩茶的风格正朔。

8克的牛肉,正正好是果香浓郁,花香盈盈,桂皮香清冽且辛辣感强,最令人难忘是汤水细软而稠滑。

8克的慧苑老丛水仙,正正好是木质味深长又馥郁,汤水极度稠厚,不必吞,一啜就滑下了肚肠。

8克的慧苑铁罗汉,正正好是当归药香浓郁又沉迟苍劲,汤水浑厚而醇和绵柔,回甘里苍老的老树滋味感扶摇直上。

8克的克重,包茶时候的计算也方便。

一斤是500克,一泡包8克,一斤包出来是62.5泡。

但实际中,买一斤岩茶,正常是给62泡,或者63泡——那半泡,不是给四舍了,就是给五入了——端看茶掌柜的心大还是心小。

这种惯例约定俗成了好些年。

大家都在8克的重量里,快乐地享受着武夷岩茶的各种美好风韵。

平时的比拼、小范围的斗茶、小圈子里赛茶,用的都是标准盖碗和8克岩茶,谁也不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老老实实的一袋8克比下来,输与赢,皆在谈笑中泯过。

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有相同的信念与标准,知道什么样才是好岩茶,什么样的表现算是差的。

《2》

直到有一天,具体并不知道是哪一天,风向,突然就变了。

武夷山开始流行起8.3克的岩茶包法。

从武夷山来的岩茶,除散茶外,但凡包好的,基本上都是8.3克。

一开始,是一两个厂家这样包,渐渐地,大多数厂家都这样包起来。

最后,几乎所有的厂家,都包8.3克了。

问起来,他们皆一脸惘然:一泡8克么,那已经是老早以前的包法了。

在武夷山拿了货,请厂家包好寄下来,小竹林的姐姐照样问,包多少克,用什么泡袋?

我奇怪,包8克呀,不是多少年都这样包的吗?何故多此一问?

姐姐笑,老早都流行包8.3克了。还有人包9克的呢....

这信息倒是吓了村姑陈一大跳,什么时候满世界已经被8.3克给统治了,而我却还在大梦中?

遂问,8克不是包得好好的么,为什么要改成包8.3克呢?

姐姐也被问住了,半晌回过来,说,包8.3克好算啊。一斤正好是60泡,不像以前要去算是62.5泡还是63泡,跟客人为了一泡茶争来争去,伤感情。

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500克除以8.3,等于60.24。

这,也没办法除成整数啊,怎么好算了?不是照样有半包除不掉么?

但小竹林的姐姐已经不想在这个重量上纠结了。

她直接了当地给出答案:我觉得是因为包8.3克味道更重一点,茶更耐泡一点。这样客人喝起来口感更好,茶更好卖。

《3》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拿散茶称了8.3克,又称了一个8克,两只容量相同的标准盖碗同时冲泡,沸水,对冲。

果然,8.3克那一碗,冲出来的茶汤比8克那一碗,浓郁多了,风味更明显,耐泡度也提升了10%。

别小看这10%,于正岩茶而言,不算什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大量的外山茶而言,这多出来的0.3克,这多出来的10%的耐泡度,却是可以救命的。

外山茶的汤水稠度,厚度,以及耐泡程度,一直是被人诟病的硬伤。

一些工艺不错的外山茶,便是因为耐泡度的原因,以及山场本身内质的原因,一度在与正岩茶的PK中,被拉下马来。

但多了这0.3克重量的加持之后,则完全不同了。

不仅可以突破一袋茶泡不过6冲的夙命,还能坚持到7-8冲甚至大跨一步到9冲去,这份提高,直接给了在角逐中相对弱势的外山茶一线生机与大量崭露头角的机会。

是以,在外山茶的推动下,正岩茶也相继开始以8.3克示人。

虽然原本就势力强劲的正岩茶,增加了0.3克之后仍旧远超外山茶的香气滋味与汤感乃至耐泡度,但于外山茶而言,加了0.3克,便如同插上了翅膀,从此,可以飞上茶桌,与正岩茶一较高下了。

0.3克,是外山茶获得的一张珍贵入场券。

它金光闪闪,引来粉红票票无数。

《4》

又过了一段时间,去出差。

经过机场,发现一家岩茶店,卖的岩茶竟然一泡是13克的。

吓死。

13克得配一只多大的盖碗啊,至少从铁观音时代传承下来的100-110毫升盖碗,是完全装不下这么多茶叶的。

硬塞倒是可以,但塞进去之后,水就倒不进去多少了——茶水比例如此失调,泡出来的茶汤,那会浓酽得齁人吧。

跟小碗汤里放了大勺盐一样,喝下去嗓子就倒了。

为什么会包这样超量的岩茶克重呢?

难道也是因为滋味不够,重量来凑?但这凑得也太多了点,跟8.3克相比,他们足足多了4.7克,相当于多了一半的重量...

1.5倍的投茶量,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是极度极度耐泡么?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从此,这个13克的超大泡岩茶,牢牢地印入了我的记忆深处。

每次喝到人家坐杯闷泡后泡出来的那些苦得像中药的岩茶,让舌头迅速打起褶子的岩茶,总会想起这款13克超大装岩茶。

总觉得它的出现,恐怕就是为了达到令人惊心动魄难能忘怀的效果。

就像芥末。

不辣得你涕泪横流,就不会永远记住它那种醍醐灌顶的酣畅淋漓之感。

犹记多年前,有茶友说,你喜欢吃三文鱼呀,我送你一些芥末吧。

多年后,我早已经忘记了那家三文鱼店,但却从此记住了这位茶友。

想来,13克岩茶的炮制思路,亦是如此吧。

唯有惊世骇俗,才能毕生难忘。

《5》

又又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拿小陈茶事家的岩茶,跟某某家的岩茶PK。

好像这些年,还比较少有人拿我们家的岩茶跟别人家的岩茶PK。

像我们这种小众品牌,基本上,还不到需要跟大路货品牌PK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小众代表的便是,特定人群认可与喜爱。

然而,那次PK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家的正岩茶,牛栏坑坑主武夷山胡歌家的肉桂,被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岩茶品牌,给P下去了。

据说,香气是我们赢了,但汤水的醇厚度,耐泡度,是对方赢了。

茶叶条索的完整度,也是对方赢了。

我认真看了那两款被放在一起对决的茶的泡袋,发现,这两款茶是不合适放在一起PK的——对方的那款茶的泡袋上,赫然印着,净含量:9克。

而我们家的岩茶,因为自持是正岩且自重身份,包装的还是最古早的克数,8克。

用一泡9克的岩茶,去PK一泡8克的岩茶,这结果,完全没有可参考价值。

以9克对8克,当然,我们是输的。

就像200公斤级的选手,跟160公斤级的选手,在一起比赛,这全然违背了国际比赛的基本规则。

但把茶拿去PK的人,可不这样想——毕竟不是内行,不会在PK之前先称一下重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他们只看两泡茶的对比,哪会考虑到重量会不一样?

所以,8克的正岩茶输给了9克的不知道哪个外山出来的茶。

就像良币永远会输给劣币。

就像黑木崖永远会能搅得五岳剑派不得安宁。

《6》

相信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们的茶,应该跟别人家的茶,被放在一张桌子上PK过无数次。

想必赢的机会不多——谁让我们仍然坚持古老的8克,而人家已经进化到9克13克了。

以超量来压你,无论是正岩里多好的山场,多老经验的师傅,都是个输。

大剂量泡出来的浓酽茶汤,早已经麻痹了人们的味觉,哪还分得清两泡茶哪泡汤水更细滑,软糯,哪泡的香气更丰富,哪泡的回甘层次更丰富....

就像在两首曲子在同时播放,一首声音超大,一首声音略小,你肯定只能听到大声的那首曲子,并认为它好。

但其实,只有在相同分贝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分清两首曲子的优劣。

所以,我们,想获得一次公平比赛的资格。

请大家都自动减到相同克重,再来PK。

拿出诚意,方能顶峰相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