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好书与新书推荐

发表时间: 2022-07-21 14:31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精粹》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22年3月10日起,“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览将延续至9月4日。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继去年举办“鼎盛千秋”和“高山景行”之后的又一受赠文物大展,亦是今年上海博物馆七十周年馆庆的精彩篇章。

上海博物馆七十年的历史,与无数捐赠人的义举与厚爱不可相分。至今,上海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本次“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出的195件/组文物,包括青铜、陶瓷、书法、绘画、印章、雕塑、钱币、甲骨、玉器、漆器、家具、竹木牙角器、手稿、织绣等,几乎涵盖上海博物馆藏品所有门类。

刘靖基(1902—1997年),江苏常州人,长期从事纺织业,开设安达纱厂,中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顾问。刘靖基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他所藏书画,数量大,精品多,特别是宋元名迹,被他视为“宝中之宝”。

1980年,刘靖基精心挑选了40件书画珍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褒奖。

唐寅 雪霁看梅图卷

明(1368 — 1644年)

纵30.1厘米 横132.7厘米

刘靖基1980年捐赠

王南屏(1924—1985年),江苏常州人,著名的文物收藏家。1949年后,王南屏移居香港,经营南洋棉布公司,20世纪60年代初加入了敏求精舍。王南屏的父亲王有林(1900—1989年)爱好书画,并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搜集历代书画。他曾开设华纶染织厂,1949年后并入第七印染厂。王南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书画,早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王南屏就经常在古玩书肆中寻觅、购藏古代书画,之后更是受到了著名收藏家叶恭绰和庞莱臣等人的影响,书画鉴藏水平日益精进。其珍藏中尤以宋刊《王文公文集》和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最为重要,系稀世珍宝。

1985年,王南屏夫人房淑嫣遵照先夫遗愿,将《王文公文集》和《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

纵29.9厘米 横119.0厘米

王南屏、房淑嫣1985年捐赠

王文公文集

南宋(1127 — 1279年)

框高20.1厘米 广15.0厘米

王南屏、房淑嫣1985年捐赠

邓雅,江苏无锡人。出身书香世家,曾在上海生活,后定居美国。其父邓福裴珍藏有商代牛胛骨刻辞,这一版大骨是研究商史、套卜骨版的重要资料。

1979年,邓雅女士将家藏珍贵的商代晚期牛胛骨刻辞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牛胛骨刻辞

商晚期(前13 — 前11世纪)

纵32.5厘米 横13.6厘米

邓雅1979年捐赠

华笃安(1900—1970年),江苏无锡人,近代纺织实业家。华笃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藏明清各流派印章和尺牍,其印章收藏集中了丁辅之、葛昌楹、高络园、俞序文诸家旧藏,又多有增添,上自明代中叶流派印的肇始期,下迄清代印篆创作鼎盛期,蒐罗二百五十余位印人作品,代表印人印作齐备,蔚为大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华笃安收藏的名家尺牍也甚为珍贵,如《明贤尺牍》《杭人诗翰》有于谦、徐渭、李东阳、顾亭林、朱彝尊等人手迹,内容丰富,包罗群贤,兼具艺术与学术价值。

1983年,华笃安遗孀毛明芬及其子女秉承华笃安遗愿,将1546方印章和三百余件明清近代尺牍书札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文彭 “七十二峰深处”牙章

明(1368 — 1644年)

纵3.1厘米 横3.1厘米 高4.0厘米

华笃安、毛明芬1983年捐赠

吴熙载 “函青阁主”田黄山子石章

清(1644 — 1911年)

纵5.7厘米 横2.4厘米 高2.9厘米

华笃安、毛明芬1983年捐赠

顾恺时(1913—2005年),江苏启东人,中国心胸外科先驱。1938年毕业于原上海医学院,1947年至1949年赴美国梅育医学研究中心、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研修外科及胸心外科,1956年将私立南洋医院无偿捐献给国家,1957年与黄家驷、兰锡纯共同组建上海市胸科医院,并担任首任副院长兼胸外科副主任,1985年起担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名誉院长。曾是九三学社成员,上海市政协第一届至第七届委员,1979年起受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顾恺时与夫人成言嘉喜好文物收藏,其藏品中商代玉戈、西周斿父癸壶、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等尤为珍贵。1973年,顾恺时、成言嘉夫妇将珍藏的历代文物共计225件捐赠给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

册父庚壶

西周中期(前11世纪末— 前10世纪末)

高38.1厘米 口径8.5厘米

顾恺时1973年捐赠

陈梦家(1911—1966年),曾用笔名陈慢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早年写诗,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1934年改攻古文字学、古史年代学、古代神话。1937年后曾在西南联大、美国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任教授。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考释》《殷虚卜辞综述》《武威汉简》等。

赵萝蕤(1912—1998年),陈梦家夫人,浙江德清人,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1949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勃朗特姊妹和美国文学家惠特曼、詹姆斯的研究。

浮雕兽面纹骨饰

商(前16 — 前11世纪)

长20.6厘米 最宽3.0厘米

陈梦家、赵萝蕤1965年捐赠

戚叔玉(1912—1990年),一名璋,山东威海人。曾任天津中国颜料制造厂厂长、总工程师,后移居沪上,先后担任中孚行经理、有明颜料行经理、佑宁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公私合营佑宁药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市制药工业技术办公室主任等职。是民主建国会成员,上海市政协第三届至第六届委员,1979年受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社员。

戚叔玉自幼即随金北楼、丁佛言、蒯若木等学习书画篆刻,擅长书法,精于碑帖鉴赏。所藏碑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明拓《中岳嵩高灵庙碑》尤其珍罕。

1965年、1983年,戚叔玉将宋元明清书画78件、近代书画成扇九件,及两件明清古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80年,戚叔玉、徐志英夫妇将明清玉器、书画、文房清玩等208件文物,以及碑帖拓片六千余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小一天秋琴

清(1644 — 1911年)

通长96.4厘米 肩宽16.0厘米 尾宽10.9厘米 最厚4.2厘米

戚叔玉1983年捐赠

翁宗庆(1923—2016年),江苏常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书法家、文史学者、诗人、鉴赏家。翁心存六世孙,其高叔祖翁同龢为清朝两代帝师,和翁万戈是同辈兄弟。

翁宗庆历任上海市公安、监察、司法干部,上海市第一、联合、第八律师事务所律师,上海市律师协会专职律师。离休后仍任特邀律师,并被上海市司法局聘用,为纪检监察室工作,荣获国家司法局授予的司法行政二级金星奖章。

1953年,翁宗庆将其收藏的翁同龢手札卷、明代书画等三百余件文物珍品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后为上海博物馆收藏。

秦二世元年诏版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长8.4厘米 宽5.5厘米

翁宗庆1953年捐赠

袁安圃(1904—1963年),名樊,字安圃,号枫窗,籍贯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从事金融、纺织业,任职于金城银行、诚孚信托公司,1956年后在新裕棉纺厂工作。1962年赴香港,受聘于敏求精舍。

袁安圃热爱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跟随冯超然、张謇、俞宗海等学习绘画、诗词、戏曲,在书法绘画和文物收藏等方面有颇深造诣。并创办了安定珂罗版社,出版古代艺术类书籍。

1978年,袁安圃的遗孀陈佩瑶、次女袁葰文以袁安圃的名义将王宠《草书古诗十九首》卷、丁云鹏《武夷九曲图》卷等12件明清书画、瓷器、角雕、拓本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祝允明 行书育斋记卷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纵30.0厘米 横86.2厘米

袁安圃1978年捐赠

马守真 花卉草虫图卷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纵20.0厘米 横143.5厘米

袁安圃1978年捐赠

龚理华、龚理曾、龚理荃、龚理宸、龚理菁,龚心钊孙辈。龚心钊(1870—1949年),字怀希,号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他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任加拿大总领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颇多。

1960年,龚心钊后辈龚理华、龚理曾、龚理荃、龚理宸、龚理菁将珍藏的五百余件瓷器、玉器等文物珍品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

宜兴窑朱石梅款竹节式紫砂壶

清(1644 — 1911年)

连盖高7.8厘米 口径7.8厘米 底径9.8厘米

龚理曾、龚理荃、龚理华、龚理宸、龚理菁1964年捐赠

仇焱之(1910—1980年),江苏太仓人。1946年在上海开设仇焱记,经营古玩生意,出任上海市古玩商业同业公会候补监事,1949年离沪移居香港,20世纪60年代迁居瑞士。精于瓷器鉴定,收藏甚丰,多有精品。20世纪80年代,仇焱之儿子仇大健、仇大捷以仇焱之的名义,将保留在上海的167件仇氏旧藏青铜器、陶瓷、漆器、玉器、书画等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景德镇窑黄地三彩双龙纹鼓凳

明万历(1573 — 1620年)

高33.8厘米 底径23.0厘米

仇焱之1984年捐赠

仇大雄,194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巴黎大茅舍艺术学院,瑞士华裔艺术家、收藏家。其父为古董收藏大家仇焱之。生活在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仇大雄从小便耳濡目染,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鉴赏力。仇大雄是一位混合媒介的抽象艺术家,他在艺术实践中混合了不同的媒材、技艺和表达方式,他的创作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西方当代艺术。在父亲的影响下,仇大雄走上收藏之路,并且逐渐专注于犀角器收藏,鉴藏、著书颇丰。

仇大雄一家与上海博物馆有着深厚的情谊,曾多次捐赠珍贵文物给上海博物馆,其中2000年捐赠漆器一件,2002年捐赠犀角器一件,2009年捐赠瓷器一件,2015年捐赠犀角器十件。

周文枢 犀角雕松崖流溪杯

清(1644 — 1911年)

高8.8厘米 阔15.2厘米

仇大雄2015年捐赠

杜维善(1933—2020年),杜月笙之子,出生于上海,加拿大籍华裔著名收藏家、古代钱币研究专家。1949年随家人至中国香港生活,20世纪50年代迁居中国台湾,90年代移居加拿大。夫人谭端言,收藏家谭敬之女。

杜维善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收藏中国古代钱币,并逐步扩大关注范围,从萨珊王朝、蒙古帝国四大汗国钱币,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古国钱币,进而涉及东南亚、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钱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序列。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整理、研究,其古钱币收藏系统性突出。

自20世纪90年代初,杜维善以个人或杜维善、谭端言夫妇的名义,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代钱币以及相关研究资料、拓片,总计四千余件(组)。在杜维善收藏的基础上,上海博物馆建立了完整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收藏和展示体系。2003年,杜维善、谭端言夫妇被授予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萨珊王朝库思老二世银币

590 — 628年

直径3.3厘米

杜维善1991年捐赠

吴筹中(1917—2004年),祖籍安徽,出生于上海,是中国著名纸币收藏研究专家。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上海市钱币学会副理事长、上海财经学院特约研究员等。20世纪40年代初,吴筹中便走上纸币收藏之路,生前共集钞一万八千余张,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全、质量高,其中不乏珍稀品。他著有《中国纸币研究》《辛亥革命货币》等专著。两次荣获中国钱币学会最高学术成果奖“金泉奖”。

1979年,吴筹中精心挑选出各个历史时期发行的5232张纸币精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他认为捐献给国家是他收藏纸币的“最好归宿”,比自己保存更有价值,更能发挥作用,表现出崇高的品质和思想境界。

无纪年北洋天津银号李鸿章像银元票一百元

清光绪(1875 — 1908年)

纵11.6厘米 横18.4厘米

吴筹中1979年捐赠

庄长江、庄良友,为庄万里子女。庄万里(1899—1965年),出生于福建晋江,菲律宾华侨首领,自榜其居为“塗园”,书斋为“两塗轩”。庄万里性喜古物,尤嗜名人字画。其子女受其影响,也开始鉴赏收藏字画。

2001年,由庄长江、庄良有兄妹发端,庄氏家族决定把两塗轩所收藏的历代书画珍品共232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遂决定举办“两塗轩捐赠书画精品展”,并开辟“两塗轩”陈列专室,展品定期更换,为永久性陈列。2002年,上海市政府向庄氏家族颁发了“白玉兰荣誉奖”证书。

金农 观音图轴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纵95.3厘米 横31.2厘米

庄长江、庄良友2001年捐赠

目录展示

精彩内页

书影照片

捐赠与捐赠展,诚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在博物馆的生动展现!“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作为上海博物馆七十周年馆庆的重要主题展之一,以此作为献礼,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盛世芳华》为此次文物受赠展的配套图录。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