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探秘】“田”字石的由来

发表时间: 2020-05-05 22:48

当今石市常将他坑之石冠以“田”名,致使藏家产生疑感,故有澄清的必要。

寿山石若以矿状来分,主要有脉状矿体和块状独石两种。块状独石多是从母矿剥离而散藏于溪涧泥田之中的矿块,这类石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受到土壤、水分的浸润,石质产生变化,表层出现色皮,较母矿更加温润可爱,田黄石即是其中佼佼者。

田黄冻石

块状独石并非田坑所专有,水坑、山坑中亦有所见,称其谓“掘性独石“。常见者有:掘性坑头石、掘性高山石、掘性都成坑石、鹿目格石、牛蛋黄石、溪蛋石、芦荫石等。

鹿目田石

水坑、山坑出产石的掘性独石,虽然在外观特征的某些方面与田坑有所近似,但是由于他们的母矿不同,或者埋藏地点以及外部条件的差异,所以质地和肌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掘性坑头石” 是水坑石的一个品种,产于坑头山麓土中,与田坑的上坂相距不远,属同一母矿。虽亦具色皮、萝卜纹及红筋等特征,但纹理粗且乱,肌里常含白晕点。俗有“坑头田”之称。

掘性坑头田石

“掘性高山石” 产于高山峰的土坡深处,近年多在名叫“鲎箕” 的田地掘得,故取名“鲎箕石”。此类独石质细而松软,由于埋藏的土层干燥,表皮铁质的酸化及渗染程度远不及田坑石。俗有““鲎箕田”之称。

掘性鲎箕田

“据性都成坑石”产于都成坑山坡土中,是从都成坑矿脉中分离出来的矿块,除表层挂稀疏色皮外,肌里仍然保持母矿特征,性结而微坚,终逊于田坑石温润。

掘性都成坑石

“鹿目格石” 产于都成坑山坳砂土之中,因地处都成坑和坑头尖的交界点,形如眼,福州方言称交界线谓之“格”.故取作地名。这里挖掘的独石,通常是外表包裹一层黄色或白色皮,光滑脂润,酷似田黄石,但肌里则欠其通灵,没有萝卜丝纹,偶含红色斑纹。俗有“鹿目田”之称。

掘性鹿目格石

“牛蛋黄石”产于寿山田地中,外表虽然也有黄色或黑色石皮,但质地粗糙,不透明,含细点,属叶蜡石质。俗有“牛蛋田”之称。

牛蛋黄石

“溪蛋石”出自宦溪月洋溪中,是古代开采芙蓉石时残留在洞口的矿块受溪水冲荡而散落水底的独石,具石皮,细嫩凝结,但质地于芙蓉石无异。俗有“溪蛋田”之称。

掘性溪蛋田

“芦荫石”因产自坑头溪旁芦苇丛的烂泥中而得名,色黝质温。俗有“芦荫田”之称。

掘性芦荫石

综上所述,可知民间所流传的坑头田、鲎箕田、鹿目田、牛蛋田、溪蛋田、芦荫田等石种,都不属于田石范畴。之所以冠以“田”为号,反将真名隐去,大概是由于田黄石日见稀少且价格聚升,收藏者“得此慰情聊胜无"吧!至于近年印石产区砂泥中出产的“掘性独石”,商贾亦以“田”名之,更与田石沾不上边。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传播最新的寿山石资讯,分享精美的寿山石作品。我是寿山石雕手艺人康高为,请关注我,进入主页下方查看更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