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美术师王东华:艺术的双重魅力

发表时间: 2017-09-12 17:39

王东华在作画。

“学书之道,吾有二舍:舍时、舍力。”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勤学写照。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笔耕不息,让他成为一位实力派书画艺术家。长期以来,跋涉于文化苦旅中,凭藉独具的先天禀赋,以“三绝其绳”的韧性,潜心于碑帖版本之间,浸润于水墨丹青之中,寝馈日深,渐志模范,与古人厮磨了无数个春秋,不知不觉间竟卓尔成家。 他就是王东华,一位“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亦书亦画的艺术家。

王东华,名墨石,号龙山人,山东济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气势连绵、体式飞动、撼人心魄的行书作品,是王东华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书体。这是一位书法家骨子里面的性情和才情使然的。 他的行书作品已经不仅仅属于他自己,而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域甚至一个时期的风格面貌。

刘熙载《艺概》曾有这样的论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一个人的书法成就,由书法家学识、人品、阅历、志向等决定,由书法家的综合素质支撑,并不是靠单纯的书斋功夫。古今书法大家,凡是能够流传后世者,都是人书俱佳。王东华的书法艺术,正是以丰厚博大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为载体的。

作为一个实力派书画家,除了自幼酷爱和后天勤奋外,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內修外练的积淀则是王东华成功的根本。他热情好友,满脸祥和,他虚心好学,又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在从艺的道路上,他曾拜欧阳中石、魏启后、朱学达、李福增等名家为师,多次参加国际、全国书画展并屡屡获奖,靠实力谱写着他作为知名书画家的霸悍强劲之势。

他写字,博古通今,“南帖北碑自有平衡”(魏启后语),在尊重笔墨规律的基础上,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敏锐的感知力和强烈的表现欲,让他既尊重传统,又抒写着个人的感想,并有一种不同于人又优于人的独特视觉感受。所以,他的书法成就能够卓然自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就像他自己所说:“我是踏着前人的足迹,写着自己的感受。”

王东华步入中年,他为人的热情,从艺的执着,豪爽的性格,在其书法作品中更多凸显出来,虽然以行草见长,然而篆书也佳,偶作隶书也达到极高水平。细品他的书法作品,结体宽博,夸张奔放、顾盼自雄。中锋、側峰并用,生动灵活,线条生辣,笔法快捷多变,既呈现凝重纵强之态,又无板结滞迟之气,一种跳跃式的运动感,增加了作品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他集诸家之优,又呈现遒劲秀逸,“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雄健奇诡的自家风范。尤其是他的榜书作品,端庄稳健,凝重劲健,具有一种潇洒飘逸,我行我素的刚劲之势。透过官方认定其润格的连年翻番,足以证明王东华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古人有:“书画同源”之说,这一点在王东华身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和解读,他虽然以书法闻名,然而,其画艺也十分出色。不知是书法的笔力功夫练就了他的绘画运笔技巧,还是传统中国画写意性的意象造型锻造了他书法成就,也许两者皆有。

作为画家他一直遵循着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讲究的是诗意审美、文人思考加扎实笔墨功夫和笔墨转化能力。他最擅长画竹子,大量的側峰挥扫和中锋的勾勒,加上白色点的大胆渲染及个性化的谋篇布局、经营位置,存留天地,照顾四方,无不让观者生出书中画,画中书的感觉。

“好画是能够经受历史考验的,要有鲜明的风格,既可抒发个人情怀,又不失基本真实,既要有特殊的情感,又要有独特的表达。”这也许正是王东华的竹画作品所要达到的艺术价值。

王东华不仅画竹,而且,花鸟、山水广有涉猎,加上专业摄影的视角历练,让他的头脑、手、眼都有一种深刻的物象感知和独特的心象读写。这恐怕就是为什么他笔下的意象会那么有韵味,那么耐读、那么受看的真正原因吧?潘天寿先生教育学生要学高不学低,要从艺术的规律入手,不要从技术入手的思路。也成了王东华在绘画上追求气势奔放,细节耐看,实现着自己几十年画艺追求的注脚。他画的梅兰竹菊已不是单纯的梅兰竹菊,透过他的笔墨内涵,看到的则是他人性纯真,君子自比的寓意和性格密码。

王东华的画所表现的物理、物情、物态三者俱佳。他的书法作品既体现着传统的功力,又凸显着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作画而通书道,作书亦通画理”(黄宾虹语)。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家,他将来的路子还很长。但是,对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决心和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将会激励他走的更远,更远。